当前位置:首页 > 航天 > 正文

传递航天的使命_航天技术

2019-10-12 航天

传递航天的使命_航天技术 中华民族是火箭的故乡,是星的家族,是龙的传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20 世纪 50 年代,毛泽东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70 年代,邓小平指出:要把力量集中到实用的应用卫星上来;90 年代,江泽民题词:发展空间技术,开发空间资源。“中国航天”象接力棒从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人手中传递,这种传递虽然只跨越了 40 年,但却演绎了中国航天发展的全部历史,展示了未来开发太空的美好前程。
50  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建国不久,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当时我国经济还十分落后,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力量还很薄弱。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已经进入所谓“原子时代”和“喷气时代”,航天技术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56 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提出了“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上的落后状态,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在制定 12 年科学规划中,国家把国防现代化建设摆在突出的地位,强调发展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等新技术。1956 年 10 月 8 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这是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奠基的历史性纪念日。
1958 年 5 月 17 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他认为卫星上天是件好事,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还强调要搞就搞大一点。“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是党中央发出向空间进军的动员令,是代表人民向时代立下的誓言。
1964 年,随着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国家优先安排的导弹、原子能等尖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加速发展我国空间技术的问题,开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65 年,发射人造卫星被列入国家重点项目,提出以我为主,走自己的路;大力协同,全国大协作;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方针。
1967 年,根据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聂荣臻提出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研究机构集中起来,形成拳头,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建议。经中央批准,1968 年 2 月 20 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宣告成立。钱学森任院长,负责各类航天器的研究、生产和试验。
1970 年 4 月 24 日凌晨,毛泽东批准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响遍全球,世界震动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继苏、美、法、日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有能力用自制的运载火箭,发射本国自行研制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5 年 3 月 31 日,毛泽东批准了关于发展我国通信卫星工程的报告,发出了向 36000 千米太空进军的号令。同年 10 月 15 日,毛泽东批准返回式遥感卫星进行发射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后,毛泽东又兴致勃勃观看了卫星遥感照片,并在图片上留下了光辉的笔迹。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使中国进入了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行列,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而为航天科技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极为有利的条件。在中国卫星进入研制阶段时,也就是 1978 年 8 月,邓小平指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 空间技术方面,不参加太空竞赛,要把力量集中到急用、实用的卫星上来。这一指示,为我国航天技术如何解决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指明了方向。1984 年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中国的国土普查卫星、摄影定位卫星、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都得到迅速发展,并已投入应用。中国政府于 1985 年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以来,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巴基斯坦卫星、瑞典卫星、澳大利亚通信卫星。
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空间资源开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中国航天事业方兴未艾。1992 年 11 月 10 日江泽民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题词:“神剑腾飞振兴中华”。1993 年 1 月 30 日,江泽民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建院 25 周年题词:“发展空间技术,开发空间资源”,表达了中国人民发展航天技术,进一步向宇宙空间进军的强烈愿望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