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宇宙起源 > 正文

选择学与技巧_宇宙重构

2019-10-25 宇宙起源

选择学与技巧_宇宙重构
开放的选择选择学是一种关系学“选”弓识别“择”与能力众多的当事者双向选择选择的歧路与变化人类选择的共生体系对社会 .成员的定向选择选择自由度每个人都拥有选择的权力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选择的可能柱要清楚自己的真实意愿选择的后果能文和条件确定与修正目标识别被选择物表现自己创造机会摆脱不利的选择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选择,所有的人都在进行选择,一切见解和主张都涉及到选择;不过,多少有点令人不解的是,关于选择学的专著却寥寥无几。
1990 年,我国青年学者王振武出版了专著《开放的选择》,对选择学进行了深入的常规研究,或者说用枯燥的形式讨论了有趣的选择现象,内容包括选择的范畴,物质选择(自然选择、活动选择、信息选择),思维选择(事实选择、理论选择、决策选择),实践选择(技术选择、经济选择、管理选择),文化选择(科学选择、价值选择、审美选择)。显然,我们没有必要过多地讨论这种分类是否合理,因为分类方式也是一种选择,它取决于作者对问题的理解和表述的方便。令人遗憾的是,这本书仅印了 3000 册,笔者到 1992 年仍能买到这本书,看来众多关心选择问题的人并不大关心《开放的选择》,或许是因为人们更热衷于跟着感觉去选择,更相信不读书便知天下事。
《开放的选择》对“选择”的哲学定义是:选择是主客体之间关系的集中体现,它是指主客体在相互作用中,根据双方的共同需要和性质保留(肯定、取出、排出)主客体之间某些特定的关系,同时排除(否定、限制、约束、摒弃、消除)主客体之间可能建立的其它种关系的特性;通常,主体和客体都是以双重身份和性质出现的,既是选择者,又是被选择者,既是自由的,又是受限制的,既是能动的,又是受动的;因此可以说,选择学是一种关系学。
《周易·系辞上》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这里的“玩”含有研究和欣赏的双重含义,是一种非常愉快的治学方法或寻求学问的途径,值得提倡。
把选择定义为关系,大体上是不错的;不过,简单地把选择限定为主客体或两种结构之间的关系,却不利于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真正关系,至少还需要一个第三者。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定义认为主客体之间建立某种关系时还要排除其它可能的关系,就不能够总是成立。例如,两 个人建立了夫妻关系、但并不一定排除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老乡关系;事实上,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两个人建立了夫妻关系,同时排除了他们各自与第三者建立夫妻关系的可能性。显然正是第三者的存在(即提供了其他选择可能),才体现出夫妻关系的排它性(即确定了一种选择)。
事实上,选择是一种过程,它包括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为“选”,即一个结构去识别两种以上的结构,显然它要有识别的能力和识别的机遇(彼此之间能够相遇),否则这个阶段便不能开始或根本不存在(识别本身就是一种相互作用,如果没有相互作用,彼此可以视为互不存在)。第二阶段可称为“择”,即一个结构从两种以上的结构中,确定与其中的某个结构建立起特定的关系,显然它要具有建立这种关系的能力并征得那个结构的同意(有时是强迫),否则这个阶段便无法结束或无法实现。应当指出,选择之所以能够进行,还有赖于适当的环境,这个环境首先要保证当事者的生存,并激发出它们进行选择的能力(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之间结合的选择,往往需要高温高压条件,有时还需要催化剂;催化剂实际是一种中介选择,即甲与催化剂的结合和乙与催化剂的结合,导致了甲与乙的结合)。
同时,选择的实施,还需要众多的当事者,否则“选”的阶段便不存在,一种结构物只能与一个结构相遇并结合,不能称为选择或真正意义上的选择;因为选择表示歧路的存在,没有歧路则只能导向一种归宿,这不可能形成百花争艳的大千世界。
此外,许多选择可以多次实施,例如今天吃馒头,明天还可以吃馒头。但是,还有许多选择只存在有限的机会或唯一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过了这村没那店,此时不干更待何时;这里涉及到机遇问题,也涉及到判断问题,例如一个导演邀请一位演员扮演一个角色,这位演员若认为这部片子没什么劲而婉言谢绝,可以说他(她)永远丧失了扮演这个角色的机会,当这部片子产生轰动效应时,他或她只能把后悔药往自己肚子里咽。
一般来说,某种关系的建立是双向选择的结果,但也不能绝对化,因为有些关系的建立是单向的或天然的。例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子女就无法选择父母(血缘关系上的);在兄弟姐妹关系中,他们或她们谁也不能选择谁,他们只能够接受彼此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选择的实施,必将引起当事者的某种变化;其中有些重大的选择,有可能改变当事者的某些性质,甚至改变当事者自身的结构(它们构成了新的结构)。事实上,宇宙的发展演化,正是最初结构物不断进行选择的结果。一个人的一生,也取决于他的一次次选择(自愿的或被迫的或无所谓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也取决于一次次的选择,有些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对方块汉字的选择导致了大一统的中华民族;有时一个人的选择也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例如清朝末年光绪皇帝力图变法,但是他所依赖的袁世凯,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慈禧太后,致使维新变法失败,清王朝丧失了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革故鼎新机会,只能苟延残喘,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衰败。
因此,研究选择的性质,掌握选择的时机和技巧,对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对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前途更是不可忽略的。一般来说,选择 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过人们常常忘了选择或放弃选择,最常见的是按别人的选择去做或按老习惯去做。这是因为人的个性尚未成熟的结果,或者是长期被剥夺选择的权利所使然。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特别是宋代以后(那时社会开始鼓励或强迫妇女缠足),青年男女的婚姻选择权常常遭到侵犯甚至完全被剥夺,以致造成无数的爱情悲剧。在中央集权的管制方式下,各级官吏都是由皇帝任命的;也就是说,老百姓被剥夺了选择自己的管理者的权利,因此官吏通常只对皇帝尽忠负责,而不大关心民众的疾苦。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俗语反映了两个问题,其一,家庭环境对个人的性格和能力,进行了定向选择,什么样的家庭培育出什么样的人(这只是一般而言,在多子女家庭,每个子女所处的环境常常有很大的差异,此外社会环境也在对每个人进行定向选择,因此家庭中也有叛逆者)。其二,社会对出身地位的偏见,实际上是在剥夺人们选择职业的权利;孔子宣扬按礼行事,也是在强调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出身地位名份去行事,不过,孔者夫子网开一面,提倡学而优则仕,即贫贱的人通过学习可以承担高贵的职业,从而还给普通百姓一部分择业选择权。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共生的动物和植物,例如蜜蜂采蜜(为自己获取食物)同时又传粉(帮助植物完成交配),它们便构成了共生体系(整个生物界则是一个复杂的完善的共生体系,这正是人们为什么要保护珍稀的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缘故,因为保护它们就是保护自己),并在共生体系中相互进行适应性选择。
人类进步的原因之一,在于主动地有目的地与某些动物和植物建立了共生体系,即定向选择并培育某些动植物品种,例如把野狼变成家狗,把野猪变成家猪,把某些野草培育成产量高的谷子、麦子。这种共生体系,促成了人类的游牧社会和农业社会,参与共生的动植物则用自由换来了生活的安定,用无忧无虑生长的欢乐抵消了任人宰割的痛苦(也可以算做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事实上,人类不仅在对动植物进行定向选择和培育,而且人类社会也在对每一个成员进行定向选择和培育,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管理权力框架,都是对国民的一种定向选择。所谓法律、道德、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礼制,说穿了不过是用强制的或诱导的方式,确定并实施社会对其成员的选择方向。也就是说,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人,君子国里君子多,小人得势将造就出更多的小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人类的某种社会结构形态相当于生物个体,那么社会结构的延续和改变,则相当于生物个体的遗传与变异。
对于专制独裁者来说,从肉体上消灭反对派,实际上是在对国民进行选择,即选择听话的顺从的国民来组成社会。对于杀人偿命的法律条款来说,实际上也是在对国民进行选择,即将兽性之人从人类理性社会中淘汰掉。对于个人崇拜来说,以一个人的思想来指导全社会,实际上也是对国民性格的一种定向选择和培育,即培育出没有独立见解的百姓,从而易于领导他们去干他想干的事情。
但是,每一个人,只要他的个性得到启蒙并成熟起来,都会去追求他本应享受或使用的自由选择权。因此,一个社会的好坏,取决于它为 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的选择自由度或选择机会的多少,例如选择配偶的机会、选择职业的机会、选择生活方式的机会、选择管理者的机会、选择团体的机会、选择管理结构的机会。不过,提供选择的机会,并不能够保证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实现选择;这是因为,一个人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其他人的选择,为了调节选择行为导致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只能通过法律、道德去规范人们的选择行为(用一种选择去限制另一种选择);此外还涉及到选择技巧的问题。
选择技巧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问,可惜学者对此的热情不高,他们更注重从哲学的角度讨论选择的性质、方法、意义、价值,至于技巧则属于熟能生巧的工匠技艺,难登学术的大雅之堂。看来我们只好自己来琢磨一下这里的道道,或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切身体会,只是没有讲出个子丑寅卯来。
一、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并采取适当的方法维护和争取自己的选择权。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的选择权常常受到侵犯或被剥夺,对于不同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有时则需要忍耐(这也是在进行选择);最可怕的是,一个人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选择权,而由别人代替自己进行选择。
二、要时刻意识到对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选择的可能,所谓“别无选择”只是一种罕见的情况。在这里首先要克服习惯性思维或习惯性反应的约束,思考一下能不能“不这样去做”,而不要立刻认为“我只能这样去做”;其次,要学会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看自己的事,这样可以站在不同角度研究自己的问题,从而发现新的更多的选择机会,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确定一种选择。
三、要清楚自己的真实意愿,然后再去进行选择。许多人都以为自己还能够不了解自己?其实,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在个性不成熟的情况下,人们要过很久之后,才会发现所谓自己的意愿其实是别人的意愿,例如子女实现父母望子成龙的意愿。
四、要清楚不同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后果,并选择符合自己意愿的后果。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够清楚地预见到选择的后果,这时最好选择那些留有余地或适应范围宽的行为、职业等等。
五、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并不断地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应当预见到自己未来能够具有的能力(这不仅仅是自信心),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不断做出新的选择。
六、要确定一个目标,并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每一次选择都要尽可能接近这个目标,而不是远离目标,这样便可能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事实上,许多目标都不是一下子能实现的,它通常需要经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选择;有时候客观条件会迫使你远离目标,只要你能够在下一次选择时接近目标,仍然有希望。
七、要及时修正目标,或放弃旧的目标而确立新的目标。这是因为,一个人在确定目标时,并不真正总是了解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也不清楚客观条件和机遇能否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时,首先要重新选择目标,然后再为实现新目标而进行一次次选择(任何行为都是在进行选择,确定目标是一种选择,实现目标则是一系列的选择)。显然,这里也涉及到掌握时机的问题,事实上任何选择技巧,都 应在恰当的时机做出。
八、善于识别被选择物的优劣真假,选购商品要能够分辨出冒牌货、假货、劣质货、坏货,以免被华丽的外包装、动听的广告词所欺骗。当被选择物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公司、一个国家时,仍然存在着表里不一、优劣真假的问题。交友不慎则近墨者黑,加入团体不慎可能会误上贼船。
九、善于表现自己,在双向选择时,要巧妙地表现自己,以使对方注意、喜欢而不是讨厌自己,这样才能促使自己选择的对象也选中了自己。有时候,还需要恰当地隐瞒自己的选择意图,在对方“上钩”之后再及时地表现自己的意愿,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欲擒故纵的技巧,所谓自我保护实际上是要使自己处于有利的选择地位或抬高自己的身价。
十、创造选择机会、增加选择范围,这就要求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拓展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姜太公用直钩钓鱼,就是在用特殊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期引起世人的注意,并将自己的消息传递给自己选中的对象周文王那里,以便让周文王来选择自己。
十一、摆脱不利于自己的选择,当你在选择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选择你。许多人往往注意自己的选择,并忽略了自己不喜欢的人也在盯着自己,以致被自己不喜欢的人粘上了而难以摆脱或丧失了自己选择的主动权。例如,条件很好的人,还没有来得及选择自己的对象,就被一个自己并不十分喜爱的人缠住了而不得不结婚。有才能的人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三国演义》中徐庶,本可干一番事业,但是一不小心被曹操设计骗到了曹营,结果只能“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满腹学问终致无用,一身抱负付之东流。
选择的技巧五花八门难以尽述,许多技巧的使用涉及到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例如利用权力把自己的选择强加于他人之上,利用伪装诱使别人上当,不择手段清除选择障碍或打击竞争对手,制造事端搞乱公平的选择环境以便混水摸鱼,假借一种理论或某种理由用自己的选择来代替别人的选择(即替别人作主或宣称自己代表别人)。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只要注意观察勤于思考,便不难发现各式各样的选择技巧,以及每个人的良苦用心;事实上,谁掌握着选择权,谁就获得了主动权。失去选择自由的人是奴隶,失去选择自由的民族,也将失去它的发展机会。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选择权,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哪个国家秒处于兴旺发达的阶段,并且将走向新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