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 > 正文

冥王星的发现

2019-11-04 天文

冥王星的发现
 
与海王星比较起来,冥王星的发现则显得更加曲折些。因为它是比海王星还要远的一颗行星,它的运行更慢,而且在海王星上看太阳,已不见太阳的圆面,仅呈现一个光亮的点。那么再落到冥王星上的太阳光就更少了,经它反射到达地球的光就更加微乎其微。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冥王星,只像一个
 
15  等暗星。为了发现冥王星,不少人曾仿效勒维烈和亚当斯的方法,想从天王星和海王星所受的摄动反推它的位置。但是冥王星并不像预计中的那么大,它对天王星、海王星的摄动太小了,很难得到确定的结果。它又比较暗,行动又太慢,要在黄道带上一个一个地检测 15 等的暗星,并发现它们是否移动,即使预告了位置也是不容易做到的,要知道 15 等星的数目比 9 等星至少要多 300 倍。
 
本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皮克林(1858~1938 年)主张用照相的方法去搜寻这颗遥远的行星,只要隔几天就对同一天区拍照,如有移动位置的天体就会从前后两张底片上找出来。由于预报的未知行星位置很不可靠,所以只能沿黄道带有计划地系统拍照。这个任务交给了年仅 23 岁的汤博,汤博发现每一张底片上总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个星点,要将这些星点逐个核实简直不可能。正巧,这时德国有一家仪器公司发明了“闪视比较仪”,它有两个置片台,放置待比较的两张底片,左右两张底片不能同时在镜头里看到,而是自动控制着按一定频率轮流进入视场。如果在两张底片上没有移动位置的星,两张底片上的星象全同。由于视觉暂留现象,视场里的星象会是稳定的,只要有一个星移动位置,在视场里看就会来回跳动。
 
汤博利用了这一仪器,他耐心地坐在内视仪前,将底片逐张进行观察。由于一张底片上星象很多,必须分成若干区,每一次只能校核十几个星点,在确认每一个星点都不跳动后才能通过,因为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前功尽弃,使后来的工作变为徒劳。有时他确实发现了跳动太快,就可能是小行星。这项工作既要有耐心,还要有清醒的头脑。直到 1930 年 1 月,他完成了金牛座 40 万颗星的检核工作,仍一无所获。下一个天区是双子座,这里靠近银河,暗星密聚,工作更是异常繁重,他日复一日不间断地工作。 1930 年 2 月 28 日下午 4 时,他发现双子座δ星东有一个跳动的 15 等小星,在相隔六天拍摄的两张底片上只移动了 3 毫米~4 毫米,同预计中的新行星又暗又慢的特点  
相符合。他欣喜若狂,但没有立即宣布这个发现。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又连续对该天区拍照,确认这是一个新行星后,才于 3 月 13 日公布于世。这一年他才 24 岁!
 
冥王星到太阳的距离约 40 天文单位,公转一周需要 247 年,轨道偏心率也较大。从发现到现在的 50 多年里,它才完成公转一周的 1/5。在 1989 年冥王星过近日点时,人们在比较近的地方观测到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