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航天故事 > 正文

苏联暂时领先_航天故事

2020-02-10 航天故事

苏联暂时领先_航天故事
 
苏联的“礼炮 6 号”太空站自 1977 年 9 月 29 日进入轨道,到 1982 年 7 月 29 日重返大气层时烧毁,总共在天上运行了 4 年 10 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开有 31 艘宇宙飞船与之对接,其中的 12 艘是货运飞船。它共接待了 16 批 33 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宇航员,实际有人居住的总飞行时间达到 676 天。宇航员们在“礼炮 6 号”上完成了包括气象、生物、医学、空间加工等学科的 120 多项科学实验,取得了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料。
 
“礼炮 6 号”太空站的成功,表明苏联在发射和应用以航天站为中心的航天体系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苏联宇航员波波夫和柳明一次在太空站上工作了 185 天,围绕地球飞行 3000 圈,积累了丰富的长期载人宇航飞行经验。
 
“礼炮 7 号”太空站阶段。这是“礼炮号”系列太空站的高级形式,也有人把它称作苏联第二代的航天站。这一阶段从 1982 年 4 月“礼炮 7 号”进入轨道起到苏联新一代的太空站“和平号”1986 年 2 月进入轨道为止。
 
“礼炮 7 号”航天站是 1982 年 4 月 19 日发射进入轨道的。粗略一看,与“礼炮 6 号”差别不大。据此,西方一些观察家曾批评它座舱狭窄,规模太小,只是在“礼炮 6 号”基础上略作些修改而已,颇有些瞧不起它的意思。后来,当苏联把一个大飞行舱对接上后,人们才明白苏联要建的是一个长期有人居住的永久太空站。
 
“礼炮 7 号”上新的供水系统“泉水”,能象地球上普通城市住宅的自来水那样不断供水,充分满足宇航员对水的要求。餐食可以按宇航员的胃口需要,在餐厅订菜。科学实验装备现代化水平提高了,所以实验范围扩大到  
了天体物理、自然、工艺试验、生物学、医学和其他许多领域。
 
苏联宇航员训练中心主任 1984 年说过,苏联宇航事业的总途径是建立载有宇航员的“长时间轨道联合体”,这种轨道联合体是多舱室的,除几个基础舱室外,还有一些专业化的活动组合舱。一个组合舱就是一艘飞船,也是一个实验室或生产车间,专业人员可以在里面从事专项研究和生产。它们可以单独飞行或随时返航,也可以和轨道站联合飞行,以获取燃料、原料或生活必须品等。但作为太空站的基础——轨道联合体,宇航员到底能在里面呆多长时间?他们的轮换周期多长最为适宜?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了。
 
1984 年 2 月 8 日,苏联发射了“联盟 T10 号”宇宙飞船,把 3 位宇航员列昂尼德·基齐姆、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和奥列格·阿季科夫送上了“礼炮 7 号”太空站。阿季科夫是位医学副博士、心脏病专家,他上轨道的主要任务就是考察人的机体在轨道飞行的所有阶段的“表现”及“行为”,其中包括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在失重作用下的状况。阿季科夫等 3 位宇航员在太空站上一共飞行了 237 天,于 1984 年 10 月 2 日在苏联哈萨克共和国杰兹卡兹甘市附近着陆,创造了人类轨道飞行时间最长的记录。虽然他们返回地面后都感到疲倦,但总的说来感觉正常。塔斯社报道说,“礼炮 7 号”上有一个供宇航员锻炼身体的“微型运动场”,他们每天要在一种转动的带子上跑完 4 至 5 公里的路程,跑时穿上一种特制服装,使他们在失重条件下肌肉得以活动,避免萎缩。苏联科学家认为,人能够长期在宇宙中飞行。这次 3 名宇航员都连续飞行了 237 天。实践证明,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时间限制,既能让宇航员在太空站充分施展才干,又能在他们回到地面后身体和精神状态比较正常。
 
自从 3 名宇航员创记录飞行结束以后,“礼炮 7 号”太空站就“暂停使用”了一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从地面控制站发去的信号均得不到回音,轨道站蓄电池电压为零,舱内一片漆黑,气温在零度以下,仪器、食物和水都冻住了,轨道站几乎已经失去了作用。1985 年 6 月 6 日,苏联发射了“联盟 T13 号”载人宇宙飞船,于 8 日莫斯科时间 12 点 50 分同“礼炮 7 号”太空站对接成功。飞船上的两位宇航员萨维内赫和贾尼别科夫上校是专为修复“礼炮 7 号”上天去的。他们从 1985 年 3 月份开始接受修复“礼炮 7 号”轨道站的训练;在对接后两个昼夜内接通了电源,使舱内大放光明;经过 10 天的努力,他们更换了出故障的管道和阀门,修复了发动机装置,安装了两块高效太阳能电池板,“礼炮 7 号”死而复活了。苏联宇航员在空间修复失效太空站表明苏联的宇航成就是不容低估的。
 
1986 年 5 月 28 日和 5 月 30 日,“礼炮 7 号”上的宇航员列昂尼德·基齐姆和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先后两次走出轨道站数小时,在宇宙空间进行组装大型结构的试验,焊接了桁架结构部件。试验工作有条不紊,宇航员的工作相当出色。可见自加加林上天以来,苏联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实现建立永久载人轨道站的目标已经为期不远了。
 
“和平号”轨道站阶段。“和平号”太空站是苏联继“礼炮号”轨道站后发射的新一代轨道科学站。如果把“礼炮 7 号”称为苏联的第二代轨道站,那末它就可以称作是第三代轨道站了。不过鉴于将它送上天的火箭与“礼炮号”的发射火箭重量相同,外型尺寸也一般,所以专家说这种轨道站仍然只能算作是“礼炮号”的改良型。“和平号”轨道站是 1986 年 2 月 20 日发射的,它是轨道站的基础部分,是一个容积很大的无人驾驶飞船,有生命保障  
系统、动力装置,能在宇宙中独立完成任务。它有 6 个对接部件装置,可以和 6 个飞行器进行对接,形成一个组合轨道站。这个组合轨道站上可以容纳 6 至 10 名工作人员。每一个对接的飞行器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有自己专门的科研或生产任务,一个可以作为工艺生产和试验的“车间”,另一个可作为天体物理学家的工作舱,第三个可以是生物学研究实验室,第四个可以试制医学制剂和药品等。“和平号”工作舱里集中了新设备,几乎使太空站的飞行控制过程自动化;它的动力条件改善了;和地面的通讯工具更可靠了;由于一些装置移到舱外,因而舱内也更宽敞了,宇航员的工作和休息条件都有改善。此外,它的太阳能电池帆板 76 平方米,是礼炮号的 1.8 倍,舱内室温可达到 28 摄氏度。
 
“和平号”轨道站发射时是不载人的,初期飞行为的是试验它的结构组件,船载系统和各种装置的性能和效用。1983 年 3 月 13 日莫斯科时间 15 时 33 分,苏联发射了“联盟 T15 号”宇宙飞船。两天后对接成功,宇航员列昂尼德·基齐姆和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启封“和平号”轨道站,成为新一代太空站的最初两名工作人员。塔斯社 1986 年 2 月 20 日发表文章说,“和平号”轨道站的建立,标志了实践宇宙学已开始从考察、试验转向大规模生产活动的新阶段了。
 
在太空站这个领域里,苏联和美国之间存在的差距有 10 年以上。有人用“兔龟赛跑”来形容这种状态:自 1975 年 7 月 24 日最后一批登月宇航员返回地面,到 1981 年 4 月航天飞机首航开始,5 年多的时间美国停止了载人航天飞行。象兔子一样向前猛冲的美国,在登上月球后便睡起大觉来了。在这期间,苏联则象乌龟一样脚踏实地地在太空站领域里稳步前进。当兔子察觉到乌龟的行动时,优势已被后者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