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航天 > 正文

妙手回春的空间医院_航天技术

2019-10-12 航天

妙手回春的空间医院_航天技术
开发太空的目的,一是到空间去获取资源,二是对人类是否能适应太空环境进行考验,三是向现代医学挑战。试验表明,航天员在长期失重条件下不仅能耐受空间真空和高低温环境,而且还能工作。尽管如此,目前仍存在一系列航天医学方面的难题,如在失重环境中,血液大量涌向头部,造成血液循环系统和平衡系统功能性紊乱,航天员在空间出现呕吐昏眩症状的所谓“空间运动病”;长期失重还造成人体骨骼疏松,脱钙与脱磷等无机盐代谢紊乱,使肌肉萎缩等;失重还对人体的免疫力和遗传有影响,而这些生理反常现象,仅凭遥测和航天员的感受来探索是很难深入研究的,必须依靠医生亲临现场做多方面的体验与考察,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早在 1964 年,原苏联就派叶戈罗夫医生随上升号宇宙飞船到轨道上,在那里停留了 24 小时,从事医学课题的研究工作。相隔 10 年之后,又派遣阿季科夫医生乘联盟号宇宙飞船到礼炮? 7 号空间站上“出诊”。
21  世纪太空科技工业的兴起,将来大型空间站、太阳能发电站、空间工厂等的建设,在太空工作的不是几个航天员,至少几十人乃至几百人。因此,在考虑开发太空规划的同时,必不可少的要考虑空间医院的建设,以便解决航天员的医疗问题,以及利用空间有利环境治疗地球上难以治疗的某些疾病。空间医院将是一个综合性的医疗系统,集研究、治疗、休养于一体。
空间运动病是航天员在失重飞行中碰到的共性问题。近 20 年的载人航天史上,空间运动病频繁发生,下面一组统计数字足以说明这一点,原苏联上升号宇宙飞船上的航天员发病率约是 60%,礼炮号空间站上的发病率为 40%左右。而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航天员发病率为 37%,天空实验室上的为 55.5%,航天飞机上的为 53%,这充分说明空间运动病仍然是航天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空间运动病同属运动病范畴。运动病是指人乘坐飞机、车或船所引起的面色苍白、出冷汗、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病症。空间运动病的症状反映在胃肠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上,亦出现呕吐、厌食、头痛、心脏搏动次数减少、面色苍白、盗汗等严重症状,如同在地面上喝醉酒似的情形,空间运动病出现最早的时间可以在发射后 15 分钟就开始,最迟也在 48 小时内便发病,一般病症持续 4~7 天之后消失。空间运动病严重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工作能力和安全,尤其对于短期载人航天危害更大,在发射后短期内出舱活动或救生应急返回,是对航天员安全的一种威胁。对空间运动病治疗,主要方法有限制头部运动和服用抗运动病的药物。由于头部运动加重了空间运动病症状,和视动性眼震以及错觉感,所以空间大夫应教会航天员有意识地控制头部运动,必要时用颈圈来限制头部运动。服用西药会出现某种副作用,同时亦不能完全消除空间运动病的症状。未来的空间医院将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气功、针灸、中药的优势,进行综合性医疗研究。例如,中国的“长生不老药——杜仲”,就可作为空间保健药供航天员服用,据说它有促进蛋白质代谢、增进合成能力的效果。根据杜仲的药理推测,它能在微重力环境下起到抗肌肉和骨骼老化的作用。人们坚信,通过中西医的共同研究与探索,定能找到有效防护和治疗空 间运动病的方法。
空间医院还需要特别注意研究在空间长期生活中会出现哪些特殊病,采取什么措施可以防止它们的发生。据长期载人航天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多发病为人的血管功能改变、骨骼脱钙、疲劳、睡眠紊乱、辐射损伤,还有一种常见病称为“心”病。虽然在短期载人航天史上,还未出现过因乘员的感觉、认识和心理障碍而使飞行归于失败的先例,也未曾听说过不良的心理反应引起航天员的生理机能受到明显损害。但随着空间基地建设,面临转向长期居住空间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人际关系、社会及心理状态等问题就会接踵而来,而且日益复杂,处理这些问题也会越来越困难,处理不好便会严重影响任务的完成。
太空科技工业基地将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型社会,什么样的人都会碰到。人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或多或少出现各种异常心理、心理社会和心理生理的反应。有害作用使人从厌烦和无精打采,直至发展到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焦躁不安、睡眠紊乱、疲惫不堪和认知受损,最终导致敌意或抑郁过度使性格孤辟。曾有一位长期在太空生活过的航天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认为在空间共同生活不会是宁静的,我们之间也会有意见分歧,有时甚至会对我的同事极为恼怒,但在失重状态下,站立不稳,就连想打人都很困难,有时即使感到灰心丧气也没办法,只觉得非常疲劳,常常不知道哪件事就会引起争吵。另一位航天员则回忆说:在空间出现控制不住的心里状态,也有周期性变化,有时会情绪紧张和难以入睡,有时却乐意把闲暇或娱乐时间用于工作,来打发时间,因为在工作中能感到时间过得快些,这样可消除因感觉时间过得慢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头痛、背痛及其它身体不适感。人们分析,无所事事会导致心里危机,在失重环境下尤为严重。
长期在空间生活还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险情。一些人在空间停留时间越长,越想返回地面与家人团聚。一些人因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导致事故发生。据说有一次,一名航天员本来分工在空间站内,监测另一名出舱的航天员生保系统,因被太空美景所吸引,抑制不住想欣赏一下的强烈欲望,于是违犯操作规程,将头伸出舱口,因未将安全带系牢,身体在失重下来回旋转,并逐渐漂离空间站,幸好被出舱的航天员及时发现,抓住了他的脚,才使他侥幸脱险。
在空间活动的行为表明,在地球上许多看来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到达没有地方发泄强烈情感的空间环境里,相应变得十分重要。若对一些小事处理不当,造成人员的心理障碍,轻则影响工作效率,重则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建立空间医院后,航天员出现心理障碍后可到医院找心理医生咨询,有针对性的帮助消除障碍。亦可让航天员轮流到空间医院定期疗养,通过改变日常生活安排、休息、锻炼及检查治疗,增加娱乐活动,使空间生活变得有情趣,打破长期呆在太空令人厌烦、乏味、孤独和沉闷的气氛。与此同时,空间医院还可研究如何去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设法使人类通过自身的努力来维护和提高自己对空间环境的适应能力,训练并使他们掌握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处理好人际关系。由此观之,空间医院的建立,将为人类征服宇宙排除各种干扰立下汗马功劳。
空间医院不仅负责心理治疗,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确保航天员的生 命安全,其中包括研究如何采取物理预防措施,如体育运动、电刺激、下身负压、防护服等。还要研究空间用的药物,进行临床治疗与预防。这些药物的功效在于:动员机体自身的代偿适应机制,以提高对极端因素的耐受性,预防感染、辐射损伤等;治疗疾病;消除疲劳和精神紧张。在失重状态下,机体出现体液向上移位,从而出现一系列血液循环变化以及站立耐力降低的现象。空间药理学的任务,是要寻找有效药物使血液重新分布正常化,消除小循环和大脑血液循环系统的郁血现象,预防心脏活动的紊乱,提高站立耐力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研制预防和治疗心律不齐药、强心剂、影响心肌能量储备药、调节血管张力药等。空间医院建成后,所积累的许多医治太空病的经验与良方,将推广应用到地球上来,使更多的人受益。
人们乐观的估计,空间医院还将是地球上病人的圣地。在那里,可以有效地利用无重力、无菌、真空这些特定环境治疗某些疾病。例如医治大面积烧伤病人,在空间医院里,病人不需要着床,可飘浮在空中进行悬浮治疗,这样绝不会生令人烦恼的褥疮,而且在无菌下不会受到感染,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空间医院是疗养的好去处,因为它能促进身体的早日康复,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血液重量及粘度均减小,心脏只需花费地面 1/4 的力气就能推动血液循环。这对患有心律不齐和心肌梗塞的人来说,心脏负担会大大减轻,促进了心肌的自然恢复。在空间医院里,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也很有利,如治疗肺气肿和哮喘病,都具有地面上无可比拟的优点。对于骨折治疗,无重力环境下,上石膏就更加简便了。而腿脚不灵活、腰痛无力的人可以在太空中自由行走。空间医院建成后,航天员可随时到医院就诊,白衣天使亦可到各工地去巡诊,地面上的一些伤病员也可乘坐航天飞机到空间医院去治疗,这些都将成为生活中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