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航天 > 正文

第一座通向天穹的天梯

2019-11-06 航天

第一座通向天穹的天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齐奥尔科夫斯基关于“火箭列车”的设想,前苏联在俘获一批德国火箭技术人员和缴获 V—2 火箭资料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由齐奥尔科夫斯基开创的火箭技术研究计划,加紧架设第一座步入太空的天梯。
 
经过 10 年的发展,苏联在拥有强大的洲际导弹的同时,研制成了远程运载火箭。1957 年 8 月 27 日,苏联塔斯社突然发表公告称:世界上一枚多级远程弹道火箭发射成功。火箭试验进展顺利,完全证实计算和所定的结构是正确的。经过短时间的远距离飞行之后,火箭在预定区域降落,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试验飞行。这一消息对于未来的宇宙飞行具有非凡的意义。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架设这第一座天梯的总设计师是谁,若干年之后,在一些报刊中才逐渐披露出火箭大师科罗廖夫对于开辟航天之路作出的卓越贡献。
 
谢尔盖·巴甫洛维奇·科罗廖夫可以说是将人类的航天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开拓者。他于 1907 年 1 月 12 日诞生在乌克兰瑞特米尔城的一个教师家庭,9 岁时随父母迁居敖德萨,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驻扎一支飞行中队,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飞机表演,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飞行的种子。在青年时代他信奉一句座右铭:既要造出飞行器,又要驾驶它上天飞行。科罗廖夫在著名的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学习期间,就成为飞行设计大师图波列夫的学生,后来又在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指导下,参加组建苏联早期的火箭喷气推进研究小组的工作。
 
1932 年科罗廖夫担任火箭技术部门的领导职务,主持制订了宏伟的火箭发展规划,参加研究设计的液体火箭试验成功。在卫国战争时期,科罗廖夫把他主持设计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用作战斗轰炸机的加速器,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他当时就满怀信心地说:“我致力于研究航空用火箭发动机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作为通向宇宙飞行目标的工具,尽管困难很多,但只要作出很大努力,必能成功。”
 
战后的 1946 年 8 月 9 日,科罗廖夫被任命为苏联第一枚弹道式火箭的总设计师。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发挥火箭专家集体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只经过  
一年时间,1947 年 10 月 18 日苏联第一枚弹道式火箭首飞成功。在 50 年代初期,他发起用火箭进行地球物理研究,为实现太空飞行准备条件。1957 年 5 月,科罗廖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地球物理火箭把 2200 公斤的有效载荷发射到了 212 公里的高度,但是这种单级火箭因其飞行速度低于第一宇宙速度,还不能达到实现宇宙飞行的目的。
 
科罗廖夫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创造才能,大胆地提出了用单级火箭串联和并联的方式组成多级“火箭列车”来实现宇宙飞行的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计划用一枚较长的地球物理火箭作芯级,芯级长 28 米,直径 2.95 米,装一台 PⅡ—108 液体火箭发动机,由于芯级一台液体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有限,就在它的四周捆绑 4 台火箭发动机作助推级,这种助推级提供辅助推力。这样,把芯级和助推级串联起来,以便能够产生足够的推力和需要的速度把一定重量的卫星送上地球轨道。助推级长 19 米,直径 3 米,各装一台 PⅡ—107 液体火箭发动机,与芯级一起组成一枚两级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就安装在最上面一级的火箭的整流罩内。起飞时,5 台发动机同时点火,产生 398 吨的起飞推力。火箭飞行 120 秒后,4 个捆绑的助推器工作完成后抛掉,这时火箭飞行高度为 50 公里,飞行速度达每秒 3.2 公里。然后中心芯级的火箭发动机继续工作 80 秒,使火箭加速到每秒 8 公里的速度,这时卫星与火箭脱离,进入绕地球运行的预定轨道飞行。
 
1957 年 8 月 21 日,第一枚名叫 P—7 的弹道式洲际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在此基础上,科罗廖夫对 P—7 洲际火箭作了改进,把它用作发射卫星的运载工具。仅过了不到一个半月,1957 年 10 月 4 日,这枚经过改装的卫星号运载火箭果然按预定方案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到环绕地球的轨道。科罗廖夫为此倾注了毕生精力,终于把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设想变成了现实,在人类航天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这枚被称为“卫星”号的运载火箭,为苏联的航天事业开了先河。科罗廖夫利用这一基本型火箭,提出上面再加上一级,设计出了一种新型三级运载火箭。1961 年 3 月 9 日和 25 日,这种新型运载火箭先后试验成功。一个月后,它载着“东方”号宇宙飞船把世界上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送上太空飞行,从而揭开了载人航天的序幕。这枚称为“东方”号的运载火箭,是科罗廖夫对人类新兴航天事业的杰出贡献。人类长期以来向往飞出地球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这是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科罗廖夫于 1966 年 1 月因心脏病辞世,但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为架设第一座天梯所建树的伟大功绩。
 
3、